泰山网 精选问答 倷只猢狲!苏州话里猴子的花式说法

倷只猢狲!苏州话里猴子的花式说法

最近朋友家里刚抱回来一条小田园犬,整天上蹿下跳的,弄得朋友全家民不聊生,一见面就吐槽这哪里是条狗,分明是个猴子。
有意思的是他说这话时用的是苏州话,可能是情绪比较激动,居然直接把猴子念成了“heizi”,当时大家就一愣,然后就开始嘲笑他:
你这苏州话也太推板了吧!苏州人都是念“猢狲”的啊。
说起猴子难免就让人想起齐天大圣,《西游记》里八戒、牛魔王就多次直呼孙悟空为“猢狲”,而在苏州话里显然保留了这样的古音,专门把猴子称为“猢狲”(发音更接近“活狲”)。
猴子嘛,大家都知道,特别聪明,也特别调皮,在动物世界里和人类非常相似,自然得到了特别的喜爱,所以在方言里出镜率也极高。
像苏州大部分家庭里至少就有两只猴子,一只“老猢狲”,一只“小猢狲”——小猢狲形容的当然是家里淘气的男孩,而老猢狲嘛自然就是孩他爹了。
这些话多半不是真的在责怪,而是带着几分宠溺的语气,毕竟都是一家人,你要是猴子了我也八九不离十了。
走出家门,社会上的猴子就更多了。个子高高瘦瘦的男人可能就是“长猢狲”,特别瘦的叫“猢狲精”,油嘴滑舌的男人呢就是“油嘴猢狲”。
从前街上经常能看见耍猴表演,像观前玄妙观一带就聚集了不少江湖艺人,一声令下猴子们就开始惟妙惟肖地表演,一会儿穿衣戴帽,一会儿骑三轮车转圈,最后还会非常熟练的拿起搪瓷茶杯向围观者要钱。
猴子卖力的搞怪会引来众多围观群众,久而久之苏州话里就有了“猢狲出把戏”的说法(后面还跟着一句“笑煞外国人”),谁家小孩特别好动、常常“人来疯”的就会被自己的父母亲用这个说法大刑伺候:
“倷啥体?猢狲出把戏啊?”
说起出把戏的猴子,不得不说还是老猴子们演技精湛,毕竟是经过岁月沉淀的;而那些猴毛稀少、肚子还有些泛青的小猴子演技就稚嫩多了,这种还没成熟的小猴子就被苏州人亲昵地称为“青肚皮猢狲”。
这些小猴子皮是皮的不得了,也没驯化好,于是就被人当做是“不听话”的典型,引申后就专门用来指代那些教来教去教不会、特别顽劣的小孩,估计很多人小时候都被自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这样说过吧。
后来说得多了,把“猢狲”两个字也省了,直接指忘性特别大,丢三落四的人:“奈个青肚皮啊,哪哼一日到夜脱头落配个?”
不过苏州人到底还是比较含蓄,直接说人家是猴子总归不太好,所以就有人来个曲线形容,“倷啊是青菜吃得太多了。”青菜吃得多,肚子就发青,不就成了“青肚皮活狲”嘛。
在苏州弹词《西厢记·佳期》里也有这样的说法:“张生等到皓月当空,却不见小姐到来。心想,我勿怨天勿怨地,只怨自己青肚皮……”
▲近几年常有猴子光临苏州城区的新闻
苏州话里还有不少关于猴子的俗语,比如“猢狲戴帽子——像煞有介事”,一般指某人装模做样,装腔作势,还有“活狲屁股——坐勿定”,形容某人性格急躁、来去匆匆,还有比喻一个人做事不得要领、瞎折腾的“活狲扒肚肠”,这个比喻太好玩了,你想想,一个猴子没事干把自己的肠子拿出来玩玩,这是有多无聊啊!
还有一句俗语叫做“猢狲扼(捡)着姜”——“吃吃么辣蓬蓬、笃脱么勿舍得。”也是很形象地用来指某人陷入进退两难、犹豫不决的境地了。
苏州话里的猴子不要太多哦,哪个苏州人不是从小被这样一路说到大的呢?你还知道哪些苏州话里“猢狲”的花式说法?欢迎跟我们切磋切磋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泰山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shxkg.cn/jxwd/3052177979.html

发表评论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