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网 精选问答 “零自费”“免费团”全是套路,低价游的“坑”千万别踩

“零自费”“免费团”全是套路,低价游的“坑”千万别踩

#时事热点头条说##评论#
“说好的入住四星级酒店、餐饮可以享受‘零自费’;没想到,在整个八天旅游行程中,饭菜难吃不说,导游还会在景点把大家拉到购物点,劝大家好不容易出来一趟,多买点土特产和民俗商品带回去,如果有人不买就会在言语上冷嘲热讽。”近日,90后小伙子陈华吐槽,前不久,他和女友一起通过旅行社跟团去云南旅游的经历,坦言“自己一不小心掉进了深坑,实在是太郁闷了”。
陈华的经历,相比于一些老年人参加“免费团”的遭遇,还算是好的。从市区一国有企业退休的朱平老人说,“春节后,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到社区来发小传单,宣传特别针对老年人的‘夕阳红低价游’,江浙沪的景点都有,最低的团队价格只有两百元。我和爱人报了去浙江杭州、嘉兴、湖州地区的旅游团。没想到,每到一地,茶叶、丝绸制品、紫檀木小工艺品等,一路上各种旅游纪念品在导游引导下买了一大堆,最后一算,一趟低价游跑下来,几天内花了五六千元!这哪是什么‘低价游’?分明就是‘购物游’!”
90后小伙子陈华和退休老人朱平的经历,只是低价游“坑”中的冰山一角。当宣传中的“零自费”和“低价游”变成了“购物游”和“深坑游”,我们不禁要问:低价游的“坑”究竟有多深?又该如何去填补这个坑,让消费者不再“一不小心”掉下去?
我国旅游法、新修订的《旅行社条例》等法律法规,对“不合理低价游”都有相关禁止性和处罚规定,近年来各地也不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。然而,“不合理低价游”仍如“打不死的小强”。低价游之所以存在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游客对价格敏感,追求性价比的心理所致。而一些不法旅行社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,以低价为诱饵,实则通过强制购物等方式赚取利润。此外,监管不力、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,也为低价游的存在提供了土壤。
要填补低价游的“坑”,需要标本兼治。一方面,要加强监管,严厉打击这种违法违规行为。通过突出源头治理,从问题最突出、隐患最大、监管最薄弱环节着手,迅速行动、全面排查、彻底整改;健全和落实市场准入、规范管理、重点监控等机制;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,形成旅游整治执法“一杆枪”局面,提升跨区域执法办案能力,让不法企业和个人无可乘之机。
另一方面,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,理性消费。不要被低价所迷惑,选择有信誉、有品质的旅行社和产品,遇到违规行为时,要敢于维权,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。除了加强监管和消费者不盲目追求低价外,旅行社和景区也应积极创新,提供更多元化、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。比如可以开发主题游、深度游等产品,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。同时,也要提高服务质量,让消费者在旅途中享受到更好的体验。
总之,填补低价游的“坑”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只有标本兼治、多管齐下,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旅游的乐趣,不再为低价游所困扰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泰山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shxkg.cn/jxwd/3826177868.html

发表评论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