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网 精选问答 对话蚁视CEO覃政:韬光养晦之后怎样?

对话蚁视CEO覃政:韬光养晦之后怎样?

有人看好VR,因为它是下一代计算平台,是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科技风口,甚至,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火药;
有人看衰VR,因为看似美好的未来还没到来,从蹒跚学步到发足狂奔,VR距离让人们发烧还依旧路漫漫。
“持续探索,韬光养晦。”覃政如是概括他和他的蚁视科技的过去这一年。八个没有太多感情色彩的字,却是最早一批投身这片泥淖的中国VR创业者的典型生存写照。然而,韬光养晦之后怎样?
“如果HTC是100分,蚁视VR套装2S能达到85分”
黑匣:每年夏天,蚁视都会迭代一个新的硬件版本,今年的Chinajoy马上来了,蚁视有什么新动作?
覃政:今年在ChinaJoy上会推出两款产品:蚁视VR套装2S和蚁视VR头盔2C。
蚁视VR套装2S是蚁视二代VR头盔套装的升级版,头显FOV(视场角)增大,头盔线材更细更轻。inside-out追踪摄像头精度更高,手柄的光学追踪范围更大,并变更为无线版本,同时优化适配SteamVR平台,地面追踪点布设更加灵活方便。
蚁视VR头盔2C同样提升了光学、屏幕、传感器功能和数据,对交互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整,不需要光学追踪,结合Xbox创新玩法 玩家可以通过蚁视大厅体验到更多SteamVR游戏。通过产品简化,使VR体验更轻度。
黑匣:如果让你给新品打分的话,你会打多少?
覃政:如果HTC是100分,蚁视VR套装2S能达到85分,毕竟和激光定位方案相比,还是有所差距。未来肯定是要追求更高更好的VR体验。
“蚁视是一家硬件公司,这个永远都不会变。”
黑匣:但是在黑匣看来,自去年11月的“第六媒体时代”发布会之后,蚁视好像把重点转向全景拍摄了,是这样吗?
覃政:蚁视在这一年开展了一系列移动端视频方面的生态建设,自制栏目,优质的对外合作,产生了近千余条原创VR视频,给用户提供了丰富的视频资源来源。这个在移动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举措,同时蚁视在移动端和PC端的游戏引进方面,也在持续下功夫。过去的一年是可以说是蚁视的生态建设之年。
蚁视是一家硬件公司,这个永远都不会变。目前已达成合作的客户,都是因为蚁视的硬件产品符合他们期望。未来蚁视会继续努力做出持续超出客户期望的产品,有一天能超出大多数普通用户的期望,真正走进C端。
黑匣:硬件公司势必就要拿技术说话,蚁视在技术方面最近有什么突破吗?比如,配合定位地毯的inside-out技术有什么新进展?
覃政:Inside-out追踪技术分为有marker点和无marker点两种。蚁视很早就在实验室中实现了不需要外界marker点的Inside-out追踪。为了追求极致体验,追踪速度需要超过100hz甚至120hz,追踪精度需要达到毫米级,且追踪算法不能大量消耗电脑CPU,所以,蚁视在PC端仍然选用带marker点inside-out技术,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,比外接摄像头或追踪器更适用。未来,蚁视会结合轻度使用场景,采用不需要marker点inside-out技术,推出移动端一体机产品。
“首先,要控制烧钱节奏”
黑匣:在经历了2015和2016年VR的过度炒作之后,很多公司都在苦苦支撑甚至退出,蚁视还坚持着,有什么秘诀?
覃政:过去一年:持续探索,韬光养晦。未来:任重道远,指日可待。
VR行业情况不太乐观,C端业务毛利低,大部分公司都在靠融资的钱生存。首先,要控制烧钱节奏,团队扩张需要有所节制,宣传和营销方面要严格控制。其次,通过自身品牌价值和实力,对接项目回笼资金。最后,制作产品的技术附加值,解决方案要有内容和运营的附加值。做产品,需要在技术上有亮点,才能吸引消费者;做行业,除了提供软硬件服务,运营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。让客户满意,口碑传播亦很重要。
“目前VR仍处于1.0时代的平台期”
黑匣:经历了这几年的风风雨雨,您对VR行业当下的发展现状如何判断?指日可待的未来是个什么样的未来?
覃政:目前手机盒子已经过气,未来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,PC端VR会持续以一个重度VR游戏平台的形式存在,移动端VR的未来形态一定是一体机(或是被个人智能眼镜所取代),PC端和移动端会并行发展。五年以后,两个领域都会迎来全民普及的时代,十年以后,所有产品有望融为一体,成为终极形态。
目前VR仍处于1.0时代的平台期,现有的产品形态虽然很好,也有很多可提升的地方,需要等到2.0时代带来颠覆,而再上一层楼的动力目前还不是很足,需要一些有追求的厂商持续探索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泰山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shxkg.cn/jxwd/5016180046.html

发表评论

返回顶部